新闻中心

产品列表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金鹏:船配业补短板促发展迎来重要机遇期

    配套强则造船强。在我国大力推进造船强国建设的当下,做强船舶配套产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并印发《船舶配套产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6-2020)》(简称《行动计划》),便是为了尽快提升我国船用设备配套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航运和船舶制造的需求,支撑造船强国建设。《行动计划》还明确提出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等,可谓国家层面对于做大做强船配产业的有力发声。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金鹏对此表示,《行动计划》对于我国船配产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政策支持,相关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的规划要求积极行动起来,抓住这一难得的政策机遇。
    此前,国务院已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其中提到的十大重点领域,就包括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金鹏表示,《中国制造2025》在船舶方面不仅谈到总装,也提及船舶配套方面的目标和任务,而《行动计划》实际上是对《中国制造2025》中内容的细化,如果能够顺利推进,将为《中国制造2025》在船舶方面的目标实现提供重要保障。同时,经过近年来的迅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第一造船大国,正在与世界先进造船国家齐头并进,而相较之下,船舶配套业与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虽然主要的船配设备已经能够满足造船需求,但在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短板,产品质量仍有提高的空间,因此船配产业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刻不容缓。他认为:“从这两个方面来讲,《行动计划》的出台,意义重大。” 
    《行动计划》分阶段提出了船配产业的发展目标,仅从装船率这一指标来看,到2020年,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本土化船用设备平均装船率达到80%以上,高技术船舶本土化船用设备平均装船率达到60%以上,船用设备关键零部件本土配套率达到80%;争取到2025年,本土化船用设备平均装船率达到85%以上。金鹏表示,本土化船用设备装船率不高,一直是我国船配产业面对的客观现实,然而改变这种现状着实不易,一些瓶颈制约亟待打破。此次《行动计划》提出实施“五大工程”,包括船用设备创新工程、船用设备质量品牌工程、船用设备示范应用工程、关键零部件强基工程、制造能力提升工程,并且对船用低速机、中高速机、电力推进系统、燃气轮机、喷水推进装置及油船货油区域相关设备等不同船配设备提出了具体内容,这些内容正是针对我国船配产业存在的瓶颈问题,因而可以说,《行动计划》切中要害,而且针对性很强。
    本土船用设备装船率低,也就意味着我国造船业对进口设备较为依赖,尤其是船舶配套核心设备。为此,《行动计划》专门提到,要攻克一批对产品技术水平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共性技术,掌握以绿色、智能、协同为特征的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形成一批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满足市场需求的重大产品,大幅提升我国船舶配套产业的创新能力。金鹏认为,在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方面,我国船配企业应当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搞自主创新,尤其是在一些比较新的产品领域,如压载水处理装置领域,国内船配企业应当了解市场发展趋势,及早动手,大力开展研发;另一方面,一旦有合适的机会,仍然要通过收购、合资合作、许可证引进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国外传统船配品牌的优势实现自身发展。
    “《行动计划》的印发,充分表明国家层面对于做大做强船配产业的重视,为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政策机遇。同时,尽管当前市场形势极为不利,但危机当中可能孕育机遇,因为这种形势有利于我们吸引欧洲传统船配企业来中国进行合资合作、技术转让,他们甚至有可能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转向。这些对于我们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都意味着难得的市场机遇。两种机遇在前,不容错失。”金鹏在描绘机遇的同时,也提醒广大船配企业警惕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产品风险、投入产出比的风险、市场占有率的风险等。
    《行动计划》能否得到落实,还要看船配业的实际行动。金鹏建议与船配业相关的各方应共同努力,首先,船配企业应当按照《行动计划》的要求,积极实现其中的任务目标,同时更好地考量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其次,我国要想提高本土化船用设备装船率,借助船厂的力量和优势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因此船厂方面也应当有这种意识,给予大力支持;再次,船配企业还应当尽可能争取船东方面的支持,这就需要相关企业、行业协会等加强对国内外船东的宣传;最后,在《行动计划》印发之前,国家已经出台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等相关政策,对船配设备发展进行支持,这些政策应当尽快落地,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船配产业能力的提升。

来源:《中国船舶报》